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2-20浏览次数:300

中心简介:中心由国家工信部批准组建,是专门从事信息农业技术创新、系统集成、转化应用的国家级研发机构。中心依托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农业信息学”江苏省优势学科,拥有作物栽培学、农业信息学2个博士授予点;作物栽培学、农业信息学2个硕士授予点;及作物学专业硕士授予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推广硕士学位授予点;设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心的目标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科学为依托,建设国家级信息农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及中试基地,重点围绕农情遥感监测、农田系统模拟、农作精确管理、农业信息工程4个科研方向,培育一支多学科交叉的信息农业高素质研发与推广团队,建立高水平的技术创新研究与工程开发平台,形成若干高标准技术与产品集成中试与示范应用基地,成为我国信息农业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的中坚力量,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心主任由曹卫星教授担任。

   平台基地:中心拥有农业部农作系统分析与决策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生产精确管理、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中澳粮食安全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在江苏南通如皋和苏州吴江等建有一批综合性试验示范基地,在全国8个稻麦主产省建有智慧农业专家工作站及研发基地,2015年入选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师资队伍:中心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3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包括9名硕士生导师、5名博士生导师,其中9名教师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特聘教授青年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2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第一层次1名、第二层次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江苏省双创博士1名、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名;团队先后入选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等。

    科研成果:“十二五”以来,本实验室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课题70多项,总经费超2亿元。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948项目等其他国家级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0多篇,其中在Nature ClimateChange (IF=19.257)、GlobalChange Biology (IF=9.028)、RemoteSensing of Environment (IF=7.388)、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IF=4.839)、Field CropsResearch (IF=3.541)等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SCI/EI收录论文117篇;主编并出版教材1部、外文专著1部,参编国内外专著教材4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研究成果“稻麦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基于模型的作物生长预测与精确管理技术”、“小麦籽粒品质形成机理及调优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单位),另获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国际合作:中心注重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法国农业科学院、英国詹姆斯赫顿研究所、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等多个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中心有4名博士生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赴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1-2年。中心依托教育部 和江苏省优势学科等专项经费的支持,每年邀请15名以上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中心讲学与合作,并定期举办国际或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同时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访问交流。

  招生政策:中心现面向全国招收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业工程、电子信息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本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中心将为每位学生搭建优异的科研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并通过提供高于国家和学校标准的津贴补助以及中心奖学金等奖励措施,为每一位奋斗者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提供良好的平台。

   毕业去向:中心毕业生均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同时,硕士生转博率超20%。中心已毕业博士128名、硕士203名,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广泛,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大型国企和高科技公司等。中心毕业生遍布全国,他们多年来对中心贡献良多,是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多名中心毕业生已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业务骨干和精英,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

热忱欢迎莘莘学子报考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的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羽老师

电话:025-84396265

说明:C:UsersDELLDocumentsTencent Files103086726FileRecv未标题-1(1).jpg传真:025-84396672

Emailzhangyu@niau.edu.cn

网址:http://www.netcia.org.cn/pages/Index.jspx

微信公众号:农田感知与智慧管理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生科楼A5007 


导师简介:

曹卫星,男,教授,博导/硕导。现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物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之一,第四届全国农业专业学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协作组牵头人,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作物生态和信息农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作物管理知识模型及栽培方案设计、作物生长光谱监测及精确诊断、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及生产力预测预警、小麦籽粒品质形成机理及调优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SCI/EI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等,荣获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杰出服务奖等。

 

朱艳,女,教授,博导/硕导。现为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国家863项目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科学家、“作物学”和“农业信息学”学科负责人,AgMIP-Rice国际协作组负责人之一,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兼农田系统模拟方向学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智慧农业理论与技术研究,尤其在作物系统模拟与设计、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已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参加撰写专著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先后入选国家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特聘教授青年学者、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等,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等。

 

田永超,男,教授,博导/硕导。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兼任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农作精确管理方向学术带头人。近年来,重点围绕作物精确管理、作物监测诊断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先后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

 

程涛,男,教授,博导/硕导,农情遥感监测方向学术带头人。2006年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2010年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2013年在美国UCDavis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农学参数定量反演理论与技术、作物生长监测及作物分类识别与制图等。近年来发展了以连续小波光谱分析为特色的植被参数遥感监测方法,多篇论文发表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14年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博士。现为IEEE高级会员、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南京分会主席。主讲的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农业遥感原理与技术》先后入选江苏省、教育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

 

姚霞,女,教授,博导/硕导。长期围绕农业信息学理论与技术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5项,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承担了2门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指导了15名本科生、27篇文献综述和5项SRT计划;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8名和博士研究生2名,共同指导了博士生4名,硕士生10名。担任“农业信息学”江苏省优势学科秘书、“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共性平台助理。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荣获201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4)。

 

刘小军,男,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作物精确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近年来,重点围绕作物精确管理模型、基于地面及UAV平台的作物生长诊断与精确调控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倪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信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发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等部省级项目共十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件,申请国际PCT专利2件,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件,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2项;参编专著1部、教材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5),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4),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4),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2016),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2016),荣获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2015),中国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5),“崇学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14),南京农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16)、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计划(2013)。

 

汤亮,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学位,2006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8月-2008年8月在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学方向博士后研究,随后留校任职。主要从事作物生长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作物虚拟设计与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国家“863”计划等项目10多项。已发表核心期刊、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编写专著与教材3部,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刘蕾蕾,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系统模拟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模拟了气候变化、品种更新、土壤改良和管理措施改变对我国稻麦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小麦生长模型的不确定性;探索了极端温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极端温度环境下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模拟模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863项目、948项目、中英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多篇,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2013年入选南京农业大学第二届“钟山学术新秀”,同年获农学院英才奖励基金优秀新人奖。


张小虎,男,博士,讲师。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加入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工作,重点围绕农业时空数据管理与共享、农业信息空间分析与建模、农业信息系统软件设计等开展系统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6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篇,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

 

曹强,男,博士,讲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农作精确管理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重点围绕作物营养实时诊断与养分精确调控技术,精确农作管理分区及处方生成技术,精确农作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等开展系统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项;协助指导硕士研究3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国际会议论文6篇,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国际会议论文7篇;2014年荣获国际精准农业学会颁发的优秀研究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