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作物精确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快速有效地进行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与各地农技推广部门紧密合作,广泛开展了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为确保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了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


1、技术培训与软件分发
   (1)专题培训:由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组织召开大型专题培训会,面向科研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介绍作物精确栽培方案设计技术的理论、内涵和特点,以及应用指南和推广工作规范。


专题技术培训会


   (2)应用培训:由技术推广单位组织召开应用培训会,面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户,介绍技术应用方法、实施过程、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等。
   (3)软件分发:由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开发基于模型和GIS的作物精确管理系统,撰写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并制作成可安装的软件光盘,分发给各技术推广单位。
2、示范区建设
   (1)核心区(田块尺度):在示范区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50-100亩田块,分田块系统比较技术推荐的精确栽培方案与当地常规栽培方案。核心区田块可用GPS定位并制作电子地图。
   (2)示范区(园区尺度):选择地势平坦、视眼开阔、集中连片的稻麦田块(1000亩以上)作为技术示范区。通过技术培训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转移,在整个示范区内实施技术推荐方案,进行技术示范应用。示范方中田块可用GPS或遥感影像数字化完成。
   (3)辐射区(乡镇、县市):建设不同级别的辐射区。通过技术培训、发放明白纸和技术材料的形式,对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进行指导,在整个辐射区内进行技术推广。辐射区要形成电子地图,由遥感影像、行政区划图和种植现状图叠置完成。
4、方案设计
   (1)核心区:精确方案通过运行基于模型与GIS的作物精确管理系统,为不同类型田块设计适宜的栽培技术方案,包括适宜品种、播期、播种量和移栽方案、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方案等。常规方案由当地农技人员提供的栽培技术方案。
   (2)示范区、辐射区:基于当地的气象、品种及土壤资料,通过运行基于模型与GIS的作物精确管理系统,生成整个示范区和辐射区的适宜栽培处方图。
5、方案实施
   (1)方案实施:技术应用方案示范田采用技术方案进行管理;常规方案采用当地农技推广人员提供的方案进行管理。
   (2)展示区标识挂牌:示范区要有技术展示牌(介绍技术名称、示范内容、生产目标、负责领导和专家以及实施单位等)。核心区实施田块需要有田间技术标识对比牌(包括精确方案、常规方案等)。
   (3)生育期及苗情记载:记录稻麦关键生育期及叶龄;并于移栽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中期、成熟期取样5~10株,测定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不同器官干物质重及氮含量等指标。
   (4)现场观摩:开展不同规模的现场观摩活动,邀请各级相关部门领导与专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参加。
   (5)图片影像资料:收集各生育期苗情状况(最好是不同方案的对比照片)、现场栽培管理以及参观考察等图片影像。
   (6)测产:在成熟期采用割方测产的方式,对各精确方案及常规方案实施田块的产量及产量结构进行调查。
6、示范效果评价
   通过比较精确方案田与常规方案田的作物生长指标(有效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等)、产量及产量结构以及增产节本增效情况(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技术推荐方案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